芙蓉古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练塘古镇

练塘古镇

【古镇的维护】建成环境遗产的可持续维护与管理-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

成都温江十大景点芙蓉古镇2024-05-10练塘古镇园林古镇
古镇的维护,园林古镇,苏州古镇租房,建成环境遗产的可持续维护与管理-k22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p>张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古镇的维护】建成环境遗产的可持续维护与管理-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

  建成环境遗产的可持续维护与管理-k22 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p>

   张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建成环境维护与管理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当下国土空间规划中易于忽视的内容。本文分析了历史城镇可持续性在文化、社会方面的主要特征,借鉴国际遗产保护领域的历史性城市景观(车村古镇)理念和英国的历史景观特征识别(束河古镇景点)方法,以江南水乡古镇为案例,探讨建成环境的特征与价值、整体性保护和可持续管理的有效路径,并围绕社区可持续发展和古镇旅游开发管理等问题做了系统的分析探讨。

   在过去的20世纪里,城市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全球化、气候和人口变化、过度开发以及经济压力是造成城市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快速扩张以及历史城区人口密度的增加,也直接影响到建成环境遗产(云南束河古镇坑)的维护管理。

   至今,我国关于城市可持续性的探讨多集中在技术层面,如碳排放、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另一方面,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建成环境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环境遗产的积极保护与合理利用有利于城市生活改善和社会福祉保障。

   目前,我国认定和保护建成环境遗产通常有两种方法: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中,历史城区以及没有保k22份的建成环境遗产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其中包含难以把控的城市景观中那些不太明显的特征,如城市肌理、街道模式(万古镇日)等,而正是城市空间的历史特征与环境特色赋予了城市独特的个性和市民的归属感,这也是文化认同(上海浦东古镇)的核心所在。

   近年来,“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的观念似乎得到社会各界较为广泛的认同。然而,当我们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真正将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对待的时候恐怕并不多。正如芝加哥社会学派代表人物罗伯特·帕克(靖港古镇糍粑)所指出的:“城市,尤其是现代美国城市,乍看上去根本不像是毫无人工痕迹的自然生长之物,因而人们很难将其看作一个生命体(古镇河桥)。”(古镇写字楼)

   在以往的规划管理实际工作中,通常只有城市绿地、河流水系、基本农田以及郊外森林等才会被作为有机生命体对待,在城乡规划中通过划定绿线、蓝线、保护线加以维护、管理。对城市建成环境则将它们简单地看作是由建筑材料组成的工程设施,随意进行拆除、改造。长期以来为了鼓励城市开发建设,老旧街区必须拆除和重建,只有那些重要的历史建筑才有可能得到保留和保护。

   随着时代的发展,包括历史建筑在内建成环境遗产的范畴正在发生转变,呈现出包罗万象的趋势。按照西方学者对遗产的认识,“遗产与历史有关,是某种前人留给子孙后代加以传承的东西,其中既包括文化传统,也包括人造物品”。作为一个更大更综合的概念,“遗产必须不仅包括一个地区主要的历史遗迹和习俗,而且还包括该地区的整个地理风貌,比如农庄和农田、道路、港口、工业建筑、村镇和主要的街道、商业设施,当然还有居住在该地区的居民及其传统和经济活动等”戴伦·J.蒂莫西、斯蒂芬·W.博伊德, 2007。

   如果说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那么文化遗产就是社会发展历程中留存下来的真确见证,也是市民的集体记忆和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化遗产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活动、文化认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因此,当我们在讨论建成遗产保护管理的问题时,需要更多地作为文化整体的建成遗产价值的保护与提升。

   城市保护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先决条件(成都洛带古镇玩)。城市保护并非将城市像博物馆藏品那样冻结式保存起来。相反,在城市环境自身固有的不断变化的状态下,城市保护应在保持历史特征的同时不断增强其满足当今需求的环境应变能力。

   2001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美国委员会曾主办保护与可持续性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会议认为保护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涉及到设计、技术、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力(古镇速写风景)。作为一种手段和目的,遗产保护应提供一个动态的载体,使个人和社区能够探索、增强、解释和分享他们历史传统的过去及现在。保护,可以而且应当促进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与该场所人的记忆及生活方式之间形成一种可持续的长久关系Jeanne Marie Teutonico、Frank Matero,2003。

   英国学者丹尼斯·罗德威尔在《古镇的维护》一书中系统研究了有关城市保护和可持续性这两个关键问题在历史城市这一语境中的关联性,认为“保护与可持续性有着平行的含义,并且被频繁交换使用,用来表示对有序管理世界自然资源和生物圈的需求:首先,要维护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长期和谐;其次,在环境和人类以及其他生命形态的生活条件与质量上获得持续的提升。”(古镇义)

   20别庄古镇年正式启动的联合国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文件中,确定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f4b诗和古镇f5b,包括荔波古镇行李寄存个大目标和1个具体目标,旨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以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其中“目标云南保山古镇攻略:营造包容、安全、韧性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居环境”“目标古镇大型商场:确保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与城乡规划管理关系最为密切。

   美国学者曾提出绿色城市主义f4b贵州安顺旧州古镇f5b的概念,提倡向欧洲城市学习,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形成紧凑和生态的城市形式。事实上,欧洲城市在历史城区环境恶化地区的再开发和适应性再利用方面,提供了大量成功的k21范例。在维持和提升城市历史中心区的质量和吸引力方面做了长期的努力,今天许多城市的历史中心区仍然是一个拥有大量居住人口的混合功能区f4b街子古镇必吃f5b。

   曾经热闹的古镇年,欧洲各国在丹麦的古镇的维护签署了《古镇的维护》f4b古镇榕f5b,k22次将19年联合国《古镇的维护》和19年《古镇的维护》中提出的可持续城市发展理念落实到社区层面的具体举措。后来,在欧盟的“欧洲空间发展展望”f4b真相之古镇f5b中进一步贯彻了其中的要点,在这份发展战略纲要中确立了以下三个总体目标:1创造更加均衡的城镇体系;2平等地使用基础设施;3对历史遗产的审慎管理。

   美国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古镇的维护》一书中,针对城市规划应对变化的重要性和变化管理f4b成都地区古镇f5b的设计策略做了系统分析和哲学思考。他认为“时间意象的质量对个人幸福感至关重要,也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成功管理环境变化”“一个理想的意象必须既颂扬和扩充现在,又与过去和未来取得联系”“变化管理的艺术必须考虑转型过程的累积效应。它必须理解时间安排和策略的作用、物理变化和社会变化之间的特殊纽带,以及物理变化如何有时被用作实现社会变化的杠杆。”f4b惠山古镇在哪个区f5b

   城镇是必须改变并适应居民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愿望的生活环境f4b梅城古镇门票f5b。保护也是一种技术上和政治上对城市生活的干涉,包括一些明显的或隐藏的强制行为,如划定保护区界线和限制开发强度等。建成环境遗产保护规划可以制订出一套框架性政策,对历史建筑和街区的保护、维护、修缮、改造和整治都会涉及到在各种竞争性需求间的选择和判断。

   变化管理,就是在发展经济所导致的变化与保护需求对物质环境所做的限制之间寻求平衡。对“变化”的管理需要有效的规划管控措施,但控制的程度和范围通常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关键是可接受的变化程度和规模,以及与历史风貌保护相关的管控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而且,在迫切需要的改造f4b梅城古镇美食f5b与保护f4b古镇童f5b之间存在着一种无法改变的紧张状况,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协调起来。目前在城市设计过程中管控的原则和方法仍然不够完备,例如保护历史风貌和尊重景观连续性经常被曲解,会用一种仿古风格来定义历史环境中的当代建筑创新。

   城市文化本身即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与自然条件、经济、历史、技术等有密切的关系。文化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弘扬和传承,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所开展的艺术创造、生产、传播、销售和消费等多种方式。2011年11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f4b古镇滇茶f5b第届大会上通过了一份关于城市保护新的国际建议,即《古镇的维护》f4b尧都古镇日记f5b,建议指出“城市遗产的积极保护及其可持续管理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不变化的全球环境变化中,包括有形和无形遗产在内的城市遗产是提升城市地区宜居性、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资源……保护已成为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增长和生活质量之间平衡的一项战略。”弗朗切斯科·班德林、吴瑞梵, 2017

   历史性城市景观f4b昆山有几个古镇f5b方法试图促进所有相关人员在行动上的切实整合Jeff Cody、 Francesco Siro,2019。在UNESCO批准《古镇的维护》之后不久,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第17届大会在巴黎通过了关于历史城镇和城区维护和管理的古镇的维护(简称《古镇的维护》)。《古镇的维护》的主要目标是制定适合历史城镇和城区的干预原则和策略,这些原则要求保护历史城镇及其环境景观(setting)的价值,并促进历史城镇和城区与当代社会、文化和经济生活的全面整合。

   《瓦莱塔准则》更进一步强调了保护是对建成环境遗产维护、改善、修复和控制,为降低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衰败的速度而对变化进行的动态管理。可持续维护管理要求人们认识到遗产保护的长期性和连续性,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及所包含的信息、价值的认识的不断提升,文化遗产被视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再生战略资源。

   早在19年代,建筑学家梁思成对北京城的整体保护做过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北京“城市格式”保护的规划设想,特别强调了北京中轴线的重要意义。他和陈占祥在关于中央人民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中指出“我们对于北京的原有城市格式和文物建筑也负有不容躲避的责任”“它的整体的城市格式和散布在全城大量的文物建筑群就是北京的历史艺术价值的本身,它们合起来形成了北京‘房屋型类和都市计划特征’”“北京城的整个城市格式和建筑物都是以明清故宫为核心而部署的。这整个的分区与街道系统就是北京的城市格式,北京的都市计划特征。北京城的文物建筑……它们是构成北京城市格式整体的一部分,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梁思成、陈占祥,2001)

   梁思成在《古镇的维护》一文中,对这个格式的形成,中轴线的空间景观处理,这一伟大的遗产保护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这个格式的形成,一方面是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一方面又由于所尊崇的制度同自己的特殊条件相结合所产生出来的变化运用。”(梁思成,2001)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城市形态,这个形态上的整体构成和关系就是其城市格式,有特色和魅力的历史城市一定会有自身独特的城市格式。梁思成“城市格式”保护理念在北京名城保护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理解与执行。这一理念反映了梁思成对城市保护与文物建筑保护差异性的理解,揭示了历史城市整体格局、空间肌理和中轴线景观对于北京城的重要价值所在,这些思想观念对今天北京老城整体保护策略、中轴线申遗等,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张松,2020)。

   英国历史地理学家伊恩·D·怀特强调,“变化一直是景观的特征……随着圈地活动、工业化、城市化以及高速公路和运河系统的扩大,景观变化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增大。在20世纪,景观变化成为了一个全球化的过程,并受到了全球的。”(伊恩·D·怀特,2011)正是因为英国等欧洲国家很早就注意到景观作为表达人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多重价值,在进行环境决策时总是优先考虑景观评估和保护。而且,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传播,景观管理(landscape management)也日益受到更多的重视。

   英国是最早对景观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的国家,其景观特征评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简称LCA)体系通过数十年不断修正,逐渐发展成为识别国土空间景观特征的重要方法和工具。继LCA之后,英国又推出历史景观特征识别(Historic Landscape Characterisation,简称HLC)体系,加强了对景观历史维度的(汪伦、张斌,20潜口古镇)。

   江南水乡古镇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区域范围内湖泊古镇的维护发达,太湖、阳澄湖等湖泊河流相互联系形成了地域性水生态环境,基于这一自然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生态,因水兴镇、以水成市,造就了多样的城镇肌理形态。

   两宋时期,镇江以东的江苏南部及浙江全境被划为两浙路,这是江南地区的核心,也是狭义江南地区的范围。清史学家杨念群教授在何处是“江南”?-k22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中系统分析了清朝(满族)对文化核心区“江南”实现成功改造和治理的过程。认为“江南”并不是一般人印象中已形成的固定模板,有明确地理界线的“江南”实体,更像是一个文人和帝王各怀心事,独自想象中的“江南”意象。从“明”到“清”文化上的既“连续”又“断裂”造成了“江南”的特殊性,形成了与北京政治中心在空间上对峙的“文宗”地位(杨念群,2017)。

   从人居环境和景观特征的视角看,古城保护专家阮仪三先生认为,“江南水乡”是一幅清柔秀美的图画,一首“吴音软语”的歌谣,“遍布江南水乡的大小古镇,凝聚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江南文明的聚集点”(阮仪三,2002)(图3)。

   明清时期,生活仪态的多样与商业交往蔚起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在明末清初鼎革之际,江南的繁华盛景演变为“残山剩水”,士人逃隐城市的行为给位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带来了生机。历史上,江南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能够容纳各民族文化的优点,多种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江南水乡城镇的文化个性,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江南古镇也随处可以发现(图4)。

   江南水乡古镇作为人居环境的独特范例,反映了中国传统规划的思想理念和成熟的营造技艺,在我国人居规划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植根于“水”环境的江南水乡古镇具有独特的街巷景观特征和人文生活底蕴。水乡古镇的空间格局和意境,构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形成了一种尊重自然、环境友好的宜居(livable)人居环境模式(张松,2002)。

   总体上江南水乡古镇的形态特征以水景观为特色基因,又因城镇的微观地形环境和功能产业的差异而形成了各自的市井街景,反映了城镇文化的多样性。水环境景观是江南水乡古镇场所精神(Genius Loci)的重要表现,桥是构成水乡独特魅力的重要因素(图4,5)。因此,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应以水为核心将“江南水乡古镇”作为一个文化整体进行遗产价值的评估和诠释(图5,6)。

   江南水乡古镇是典型的高密度人居环境。近年来,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因古镇的维护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和资源能耗的压力一直在不古镇的维护的开发建设带来环境问题,流动人口增加和不均衡旅游带来的人口压力和安全隐患,以及城镇环境容量日趋饱和,也给古镇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挑战。此外,部分古镇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的需要,一些“假古董”建筑和人造景观开发也对真实的水乡城镇环境风貌造成直接破坏和不当干扰。

   地方和古镇保护机构已意识到这些压力对城镇遗产造成的负面影响,为此制定了古镇保护条例和专项规划,从管理和制度层面缓解和控制各种开发压力。多数城镇的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已获批实施,尝试通过古镇历史地段整治,严格控制建筑用途改变,提高古镇环境质量,来保护城镇历史景观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英国文化批评家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在e4b古镇的维护e5b中提出了“文化整体论”,即文化必须被理解为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这一核心观点。戴维·哈维特别威廉斯把环境、空间和场所作为一个框架概念的方式,提出了社会秩序有机论,将社会实践解释为“持续的社会物质过程之不可分割要素”,即某种“感觉结构”塑造了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社区(戴维·哈维,20黄岩宁溪古镇)。

   历史城镇的可持续维护与管理,首先要维护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长期和谐关系;其次在人类、环境和其他生命形态的生活条件和质量上获得持续的提升(丹尼斯·罗德威尔,20长春周边古镇)。作为活的遗产(living heritage),水乡古镇首先是一个生活社区,应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城镇的空间规划和变化管理。通过重新发现河流的魅力,对滨水地区环境进行有机更新,提升整体环境品质,挖掘历史河道作为文化景观资源的潜力和价值。

   景观管理(landscape management)意味着行动,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确保城镇景观得到定期维护,由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景观变化应当得到有序引导和有效管控。保护应作为实现城镇社区发展目标的一项工具,空间规划必须把景观管理纳入到社区发展中,以社区发展为主导。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规划的地位越来越弱,有人甚至认为规划是无用的。好的规划不仅能促进城镇发展并迎接未来的挑战,还能让历史城镇适应环境变化,且不割断与过去的联系。

   从一般意义上看,一个更好的社区需要实现以下目标:(1) 改善本地的生活品质;(2) 改善公共服务设施;(3) 保持或改善环境品质;(4)保护本地农业和资源土地;(5)保护社区的历史文化遗产;(6)为所有居民提供经济的平安和幸福(艾本·佛多,19)。江南水乡城镇规划的首要目标是如何形成和保持一个稳定、可持续的生活社区,在保护文化景观和历史特征的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新型产业。

   无论是从遗产保护、景观管理,还是从人居环境营造和旅游景区开发角度考虑,作为建成环境遗产的水乡古镇维护管理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城镇遗产管理核心要点在于应当充分考虑历史性景观的可持续性和整体性,不断探寻历史城镇可持续维护管理的有效路径,形成长效机制。

   江南水乡古镇在推进保护整治工作的同时,根据区位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了古镇旅游开发,有专门制定古镇旅游规划和项目策划的,也有在古镇保护规划中制定旅游开发及文化展示的,多数古镇的旅游规划均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古镇面临的旅游压力也逐渐显露出来。旅游景区接待游客出现超负荷问题并引发诸多负面影响,诸如砖木建筑遗产的严重磨损,对动植物栖息环境的干扰,对居民日常生活、特别是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等等。

   旅游开发所面临的上述问题,主要由于对遗产利用不正确的理念所引发。过去二三十年间,旅游开发基本上是将一定的空间范围作为旅游“特区”规划建设,通过环境整治和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形成A级景区,将景区与周边生活社区隔离开来也便于旅游管理;今天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在推进“全域旅游”规划,相信也是对过去的旅游开发模式的调整,以促进城镇旅游与环境、旅游与社区更好的融合和健康发展。

   江南水乡景色是美好,美丽江南水乡古镇景观包含社会、文化、生态等综合价值,因此,旅游开发不应追求经济利益的化,在旅游策划和营销中这是需要引起高度的问题。需要用整体的眼光对待社区发展、遗产保护、环境管理和旅游规划及营销,注重场所、人和商业开发之间的平衡,历史城镇旅游需要推进智慧和包容的治理模式,树立“对居民有益的才是对游客有益的”正确观念,城镇旅游开发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复兴和居民生活水平提升。

   建成环境遗产是国土资源的精华所在,也是构成社区历史文化特色的基本要素;另一方面,城镇空间环境的历史特征也是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资产和吸引物,并且存在于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江南水乡古镇作为人居环境遗产的杰出代表,应当以联合申遗为契机,加强古镇历史景观的整体性保护和可持续维护管理,促进水乡古镇旅游的区域协调发展。

   建成环境维护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国土空间规划应当强化对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全面保护管理。在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制度改革进程中,在高度重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不应忽视了建成环境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建成环境的维护管理必须在资源保护、空间规划等不同领域内建立起专业知识桥梁,以确保多学科参与共同探索,以取得有益的规划实效。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制度是建成环境遗产维护管理的基础,古镇保护规划应当更好地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综合考虑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需要,在遗产保护、城市更新和社区营造实践中,进一步充实、完善建成环境遗产保护的制度机制。今后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平衡看似对立,但确实是协同推进保护与发展的各种力量,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古镇保护管理实践,努力实现江南水乡古镇“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终极目标。

   1 艾本·佛多. 更好,不是更大:城市发展控制和社区环境改善M. 吴唯佳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

   3 戴伦·J.蒂莫西,斯蒂芬·W.博伊德. 遗产旅游M. 程尽能,等译.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4 戴维·哈维. 正义、自然和差异地理学M. 胡大平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k21.

   5 丹尼斯·罗德威尔. 历史城市的保护与可持续性M. 陈江宁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6 蒂莫西·比特利. 绿色城市主义-k22欧洲城市的经验M. 邹越,李吉涛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7 弗朗切斯科·班德林,吴瑞梵. 城市时代的遗产管理-k22历史性城镇景观及其方法M. 裴洁婷译.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

   j4bk21( 凯文·林奇. 此地何时:城市与变化的时代M. 赵祖华译. 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j4b11( 李华东,单彦名,冯新刚. 英国历史景观特征评估及应用J.建筑学报,2012(6):40-.

   j4b12( 梁思成,陈占祥. 关于中央人民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梁思成全集(第五卷)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j4bk21( 梁思成. 北京-k22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梁思成全集(第五卷)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j4bk21( 罗伯特·帕克. 城市:有关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建议M. 杭苏红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j4b15( 阮仪三. 江南六镇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j4b16( 杨念群. 何处是“江南”?-k22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增订版)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

   j4b17( 伊恩·D.怀特. 16世纪以来的景观与历史M. 王思思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j4b18( 史蒂文·蒂耶斯德尔,蒂姆·希思,等著. 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M. 张玫英,董卫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j4b19( 汪伦,张斌. 景观特征评估-k22LCA体系与HLC体系比较研究与启示[J].风景园林,2018(5):-.

   [20] 张松. 小桥流水人家-k22江南水乡古镇的文化景观解读[J]. 时代建筑,2002(4):-.

   [21] 张松. 城市保护规划-k22从历史环境到历史性城市景观[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